中證網訊 11月11日,上證綜指再度下探,近1個月已走出多次沖高回落行情。在反復震蕩停滯不前的市場環境下,機構調研的熱情卻是絲毫不減。據choice數據統計,近1個月兩市共有322家公司接受機構調研,環比增長15%,總調研量達7752家次,環比增長56.72%。
由于10月31日為三季報披露截止日期,大批上市公司選擇此時點披露三季報,這或是導致10月底機構扎堆調研的重要因素之一,10月29日達到頂峰,單日機構調研數量達1600家次,創近一年來新高。

分行業來看,計算機軟件行業近一個月獲調研數量居首,達961家次,電子設備制造業居次,共獲476家次;電子器件、計算機硬件行業分獲機構調研406、390家次,電子元件、專用設備、飲料、合成纖維及樹脂、化學制藥和通用設備獲機構調研也均超過200家次。

從概念板塊來看,外資入市相關概念股成機構主要關注對象。由于不少股票存在著集多概念于一身的特點,因此概念板塊調研數量級明顯高于行業板塊。其中,富時概念股共接受機構調研數量居首,達5706家次;融資融券股居次,共接受機構調研5576家次,排在第三位的深股通標的共獲5489家次機構調研。
322家近1個月獲機構調研的公司中,16家獲調研數量超過100家次。其中,廣聯達獲機構調研數量居首,達356家次,包括高毅資產、博道投資在內的80家私募基金,以及高瓴資本、摩根士丹利等十余家QFII機構紛紛參與了這次調研。廣聯達三季度報告顯示,前9個月實現營業收入21.83億元,同比增長22.78%;凈利潤1.59億元,同比下降45.74%;扣非凈利潤1.28億元,同比下降52.48%。盡管各券商分析師在調研之后仍紛紛給出了“買入”的評級,但無一例外也都提到公司存在“云轉型”不如預期的風險是。
機構調研數量居次的是海康威視,共314家次。今年以來,海康威視一直是機構關注的重點公司之一。今年年初,海康威視因出現業績下滑頗受外界關注,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15.41%。不過,到了今年二季度,業界看到了公司復蘇勢頭,第二季度公司歸母凈利同比增長14.98%。從三季報來看,公司業績回升勢頭進一步確立,歸母凈利為38.1億元,同比增長17.31%。
歌爾股份近1個月有233家次機構參與調研。中銀國際證券研報表示,歌爾股份受益于TWS產品的強勁需求,公司TWS訂單飽滿,產能利用率一直維持在高位。憑借業內領先的自動化團隊,公司在生產工藝改進升級方面優勢明顯,產品良率和效率不斷提升,目前已經達到業內領先水平。2019年9月,公司發布公開發行可轉債預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0億元,22億投資于雙耳真無線智能耳機項目。預計TWS產品的強勁需求將奠定公司未來兩年的業績增長基礎。
調研數量超過100家次的公司還包括,贛鋒鋰業、匯川技術、兆易創新、恒逸石化、宋城演藝、貝達藥業、偉星新材、森馬服飾、華測檢測、南極電商、珠江啤酒、尚品宅配、華東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