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ETF基金經理萬瓊在北京行業交流活動上表示,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可持續發展金融相關資產高速增長,成為投資新風口。
近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將于11月15日正式發布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反映符合可持續發展投資理念的A股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據萬瓊透露,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基于社會價值投資聯盟長期關于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的成果和數據,由博時基金定制、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該指數以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為樣本池,先通過6個方面17個指標的篩選剔除不符合資質的上市公司,再從目標驅動力、方式創新力、效益轉化力三大方面的55個細分指標進行評分,最終評選出100只在經濟(E)、社會(S)、環境(E)、治理(G)方面綜合價值高的上市公司編制而成,旨在為投資者找到長期可持續的優質投資標的。
近年來,反應環境(E)、社會(S)、治理(G)的ESG投資迎來熱潮,引發市場的持續關注。對于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與傳統ESG投資之間的關系,萬瓊認為,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在傳統ESG投資策略的基礎上加入投資過程中更關注的經濟效益(E)評估維度,將ESG升級為E+ESG,而且將社會(Social)指標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了改良,從這個角度看,中證可持續發展指數可謂是ESG的2.0升級版本。
對于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的投資價值,萬瓊指出,通過歷史回測數據分析,自基日(2014年6月30日)以來,該指數年化收益高達19.22%,相對滬深300全收益指數取得了年化4.12%的超額收益,并且超額收益穩定。
“可持續發展100指數的成分股具有估值較低、股息率較高、盈利能力較強的特點,均為各自領域中兼具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優秀公司,指數具有比較好的價值投資屬性。”此外,萬瓊認為,當前,企業道德、環境等非財務領域的風險已成為投資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風險,綜合反映經濟、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中證可持續發展指數有利于幫助投資者避開這些“黑天鵝”。
為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金融的發展,今年9月,博時基金聯合社會價值投資聯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作為種子發起單位,聯合發起了“可持續發展金融創新實驗項目”,該項目秉持開放、共創的原則,促進政策制定者、學者、行業專家、實踐者跨界融合共創,為政策制定方提供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為市場參與方輸出可落地執行的產品和方案,為國際市場提供中國經驗,從而探索可持續發展金融的中國模式,發揮金融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及推動高質量發展當中的引導性作用。
博時基金已于去年正式加入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成為在國內踐行ESG投資理念的公募基金公司之一。